題:
為什麼用引用計數來判斷論文是不好的?
Amrith Krishna
2015-01-18 20:28:39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我從專家那裡聽到很多信息,引用數量作為判斷論文的一種好方法。這似乎對我來說是違反直覺的。我想知道是否已經朝這個方向進行了研究?

當然,醫學論文的價值是地質學論文的20倍。這就是為什麼他們獲得20倍以上的引用!
我現在沒有時間找到它們,但是有一些研究。不僅僅是“觀點”,就像我們到目前為止的答案。
出於完全相同的原因,根據收入來判斷智力是一個壞主意。
因為如果我想說紙X的方法很爛,就需要引用它。
為什麼會是個好主意?
為什麼至少要有13個投票?在我看來,這是一個愚蠢的問題……不值得結束,確定並值得一個好的答案(它有),但是_upvoting_?
如果引文計數是衡量一篇好的論文的標準,並且(如您似乎假設的那樣)所有引文都是肯定的,那麼任何論文都將如何獲得其第一篇引文?充其量,您的關係已經倒退了。
@Lohoris因為它是關於熱門主題的,所以它很簡單,每個人都可以理解。許多觀點意味著許多投票,並且投票吸引了許多觀點。有關此效果的進一步說明,請參見答案。
專家認為引文計數可能會引起誤解的原因之一是個人經歷。例如,我當然不認為我被引用次數最多的論文是我論文中最好,最重要或最有趣的(實際上,每個人都認為它甚至不接近)。在我個人可以判斷的所有情況下,引文與質量之間的關係都鬆散。一個引人注目的例子是愛因斯坦的論文:他與波多爾斯基和羅森的聯合論文比發現狹義相對論的引文要多得多,但是,使狹義相對論出類拔萃的想法可笑。
親愛的Amrith,您可以看到您提出了一個有爭議的問題。這是學術界所有人都激動不已的主題之一。您的問題是完全有效的,不能用“詢問您的顧問”進行更改來回答,並且您可以看到,參考文獻比看起來更難回答。它有可能吸引我們將來可以引用的“規範”答案。謝謝,並繼續在此網站上提問。
@Lohoris應該如何解決問題不是二元問題。較差的問題可能得到“較少”的讚成票,但這是一個具有破壞性的觀點,即任何不稱“好”的問題都應得到零贊成。
@Moriarty實際上非常有生產力。獲得積分的全部目的是激勵好職位,並阻止壞職位。
在我看來,@CapeCode根本沒有爭議。到目前為止,每個人都認為這是一件愚蠢的事情,從我到目前為止所讀的內容來看。
這篇著名的文章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8137688“發現”了自牛頓以來已知的一種近似方法,我認為它被引用了200左右。
@Lohoris,不是OP所問的問題,還是您所談論的關於問題本身的問題,大致相同?引用計數/投票很少說明紙張/問題的質量!
引用次數就像股票市場一樣。他們告訴您有關人們的價值觀念的一些信息,而不必告訴您這些觀念是否基於有效的“基本原理”。引用凱恩斯的話:[“我們已經達到了……的程度,我們致力於將智能用於預測平均意見期望平均意見是什麼”]](https://en.wikipedia.org/wiki/Keynesian_beauty_contest)
即使引文本質上是一個很好的指標,但它也會遭受“富人變得更富裕”以及老齡化的問題(舊報紙獲得更多引文的原因僅僅是因為它們長時間在線)。
也許只是同意這是一個不好的措施,僅比嘗試過的其他措施要好。
好吧,在許多方面,使用引文計數例如選擇獲獎者將類似於將諾貝爾文學獎授予賣出最多書籍的作者。在許多方面,銷售數量確實與質量有關,但非常複雜。引用計數也是如此。
十三 答案:
O. R. Mapper
2015-01-18 20:50:10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我不知道該領域的任何研究,但我有一種直覺,即以下幾點適用(沒有任何特定順序,在評論/回复時為方便起見僅作編號):

  1. 被引用的機會:提出最終問題答案的論文可能比僅僅提出未解決相同問題的論文的論文更有價值。但是,後者更容易建立(因為它仍然留下明顯的擴展點),因此可能會被更頻繁地引用。
  2. 引用的含義:需要積極引用論文。如果一篇論文有明顯的缺陷,這可能會導致許多其他論文引用這些有缺陷的論文指出它們將證明是錯誤的或做得更好。
  3. 引用範圍:引用論文並不意味著引用整篇論文或其核心發現。對論文的引用可能意味著整個論文被指出為相關工作,或者僅意味著在引言部分中特定陳述的後半部分被指出為相關工作。引用可以很好地指出與被引用的論文完全不符之處,但是引用作者認為對這一事實的解釋特別好,或者在最近提到了一個老話題。 (以顯示該主題仍然很有趣)。
  4. 並非所有引用都相等::與其他引用相比,是否引用某物的問題取決於其相對相關性,基於當前紙張格式剩餘的可用空間,而不是基於作品的全球重要性。
  5. 引文習慣有所不同:均勻內的一個(子)字段,引文習慣似地會議和作者之間不同。這部分是由於不同的紙張格式和長度的限制(見前面的點),但也僅僅是因為一些作者是更願意引用扔飄飛比其他人。對於單個作者,這種習慣甚至可能會有所不同,這取決於對論文最終目標受眾的“戰略”考慮。
  6. 引文可能具有傳遞性:作者偶爾會遇到以下情況:他們可以列出相關工作的幾個示例,或者引用一份概述文件(例如,最新的報告),以概述一些基礎知識或其他相關主題。後一種情況顯然更節省空間,並且可能會更有幫助(因為概述文件旨在提供概述,同時又深入地傳達信息,而這通常不能在相關工作的一句話中完成。部分),但不會增加概述文件中引用的作品的引用次數。
  7. 論文不是原子的:研究問題和解決方案沒有“自然”的聚類,作品和實驗。在一份已發表的作品中允許/允許多少發現或多少發現主要取決於作者和程序主持人的風格和個人喜好。考慮到這一點,任何特定的發現都可以在一篇論文中發表(獲得N篇引文),或分成N篇論文(每篇僅獲得一篇引文)。因此,儘管本例中的引用次數可能暗示了每個書面文檔 ​​em>的重要性,但並沒有過多提及實際研究問題的重要性。
  8. 引用計數未按字段/社區進行歸一化:正如 Cephalopod正確指出的那樣,““很多內容取決於字段”。在狹窄領域中的開創性工作可能永遠不會被很多引用。”同樣,與那些很少出版的出版物相比,與那些很少出版的出版物相比,那些經常出版小規模論文的領域自然而然地被大量引用,
  9. 引文調整:作為任何度量標準,定義這樣一個衡量績效的因素,引文計數都容易被濫用。如果作者懷疑引用計數是有益的,那麼就有動機進行自我引用(或在一個機構中周期性地互相引用),甚至可能將出版物分成較小的部分(與薩拉米切片),以便有更多機會獲得這些額外的引文。可以假定已經有一些作者這樣做了,這使得引文計數作為質量指標的可靠性甚至更低,因為用於比較的“訓練數據集”已經歪斜了。
  10. 引用計數≠引用計數:引用計數本身並不是一個可靠的衡量標準,因為不同的來源將提供不同的引用計數,具體取決於所計算的引用(以及包含引用的文檔類型) :
    • 一本書中的引用可以按章節進行計數(支持這一點:如果每個章節都是由不同的(一組)作者撰寫的,則每個章節都有其單獨的引用清單),或針對整本書(支持此觀點:一本書傾向於具有特定的主題,而且比會議論文集更重要的是,所有章節都傾向於遵循共同的“敘事”,因此某些中心著作很可能是在各章中都有引用。)
    • 如果包括可能的掠奪性期刊,則可能會出現第9項的變體,如 ff524所指出的那樣,購買了信譽較差的來源(儘管如此)中的引用。 a>。
    • 引文計數可以包括來自完全合法作品的引文,但與經過同行評審的出版物相比,它們的情況大相徑庭。例如,Google學術搜索有時似乎會統計學生在大學學習的數字圖書館中是否提供了每個此類提交文檔的副本的機會,而這些學生的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論文以及在研究期間創建的其他文檔正巧被Google抓取了。
  11. 外部因素會影響所引用作品的選擇:如果某項特定作品中有一項特別的發現值得引用,那麼毫無疑問該文章會被引用。但是,通常情況變得更加模糊-有許多符合條件的論文以不同的方式暗示著相同的陳述,而且不清楚哪一個是可引用的。在這一點上,相當隨意的外部因素可以直接影響作品是否被引用。例如,可能會引用較舊的論文以顯示原始發現……但也可能引用較新的論文以表明所討論的主題仍在近期作品中引起關注。可以選擇較舊的論文,因為它是原始參考文獻,或者可以選擇價值更高的文獻中的最新論文,以使參考文獻更強,或者可以選擇另一篇論文,因為它包含更容易理解的解釋。最後,根據引文樣式,甚至空格也可能是一個問題-如果作者正在爭取最後幾行以保持在允許的頁面限制內,至少以APA樣式,這是 Li等人的論文 Miller和Bowman 相比具有先天優勢,而 Miller和Bowman 則具有優於 Erdenebileg和Papadopoulos 的優勢,與 Russell-Rodriguez和Pennington-Kiesewetter 的論文相比, Erdenebileg和Papadopoulos 的論文具有固有的優勢。
  12. ol>
您錯過了__井井有條的文件__(或者我只是想念帖子:-))。
@Cephalopod:非常正確,添加了它。
關於第5點的示例:我要說的是,在我的領域中,通常長度的紙張上有5-30ish的參考文獻是很典型的。一位作者通常會引用80-100。
還有9b:[繞過微妙方法而只是購買引文的作者](http://scholarlyoa.com/2015/01/20/did-a-romanian-researcher-successfully-game-google-scholar-to-raise -他的引文計數/)
您的直覺與有關該主題的出版物中報導的內容有很大的重疊。
非常好!此外,除了要點(被引用的機會):廣為流傳的期刊上的論文比本地/昂貴/新近/知名度較低的期刊上的論文要容易引用得多,原因很簡單,即更多的讀者可以獨立於它們紙張的實際質量。
@Greg: I *認為*,包含在第11項中,“可能會選擇在價值更高的場所使用最新的論文,以使參考更強”。我不願意補充這一點,因為有人可能會爭辯說,雖然關於一個更好場所的論文並不能自動變得更好,但是在更好的場所,更高的知名度和更高的可能性之間可能存在一定的相關性。紙張的質量。它與其他要點的隨意性不同。
@O.R.Mapper你是對的。但是我也指的是社會期刊和營利性期刊的定價和可獲得性不同的情況。例如在日本,美國社會的期刊比英國或德國的期刊可獲得更多,人們也更喜歡在美國的期刊上發表。這與期刊的質量無關,而與其他文化/政治因素有關。或影響力很大的新期刊,例如《自然》雜誌,可能是有價值的,影響力大而又難以獲得的期刊。同樣,質量與預算無關。
我還要說,引文計數沒有通過*時間*進行歸一化。六個月前發表的一篇出色的論文根本沒有時間讓它的引文開始出現在文學作品中,而相比之下,已經收集了多年的論文才被引用。
為支持第2點,請參閱[作者參考另一篇論文是否合乎道德,但由於他們認為這不科學而不正式引用?](http://academia.stackexchange.com/q/29989/10220)。這是關於嘗試在紙張上寫出缺陷而不增加引用次數,以防人們將引用次數與質量等同起來。
關於第11點,也有證據表明標題或名字較長的論文更容易被引用。參見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15/08/brief-papers-shorter-titles-get-more-citations-study-suggests https://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10.1098/rsos.150266。也有證據表明,較長的標題不會被計入引用計數,因為較長的標題更容易出現亂碼,以致於像Google Scholar這樣的軟件無法將其視為對所涉及作品的引用。
@JoshuaZ:根據您的兩個鏈接,您似乎打算寫“較短”(?)較長標題的好處,為引文錯誤提供了更多機會,從而防止自動識別引文。
@O.R.Mapper是的,很抱歉。更短,不再更長。
jakebeal
2015-01-18 20:48:56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引用計數是受 Matthew效應約束的現象的一個很好的例子:這是一種反饋過程,其中特權人員由於特權而變得更有特權。當然,質量確實與紙質圖紙的引用有很大關係。它的引文也受到作者的聲望,場地聲望的影響,也受其他人援引該論文的事實的強烈影響(因此使喜歡自己的人將其視為“更高質量”,因此更多)可能會引用它)。同樣,僅紙張模糊不清的事實並不意味著它是不好的。通常,它只是意味著沒有人關注它。最後,人們對結果感到滿意的事實並不一定使它成為現實,因為思想上的許多科學變化(更不用說醜聞)都可以證明;

引文計數仍然是獲得人們對哪些論文重要的第一印象的好方法,但是對於其他人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第一印象。作為科學家,您真的需要自己判斷質量。

Cape Code
2015-01-20 22:06:47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tl; dr。

它僅在特定條件下起作用。


實際上,有一個整個研究領域通過出版指標探索科學過程,這被稱為 文獻計量學。確實,有時在字段內的引用次數被用作評估文章質量的代理。例如,請參見最近發表的有關同行評議的研究:

Siler K,Lee K,Bero L(2015)衡量科學管理的有效性 PNAS 1月13日; 112(2) :360-5。 doi:10.1073 / pnas.1418218112

從中復制以下突出顯示的段落。

贊成的論點

首先,給出將引用計數視為質量度量的原因(我編輯了引用以匹配本文底部給出的引用):

科學家出於各種原因(1、2)引用工作。但是,絕大多數引用本質上是肯定的或中性的(3)。我們假設科學家喜歡在自己的工作基礎上進行其他質量研究。正如拉圖爾和伍爾加(Latour and Woolgar,4)所暗示的那樣,引用是一種尊重行為,也是智力和內容在科學中流動的手段。與此相關的是,我們還假設大多數科學家都希望進行高質量的研究,並且很少嘗試通過公然從事不良工作來贏得信譽和關注。因此,總的來說,與引文相關的注意力和影響提供了合理的質量度量。引用提供了客觀和定量的科學信譽和關注流度量。

反對

的論點,他們還討論了使用引用作為質量度量的局限性, strong>引文的對數分佈:

由於引文通常呈指數分佈,有幾篇文章引起了不成比例的關注(5),因此我們也使用了 引用對數被視為因變量,以減少一些被高度引用的離群文章的潛在影響

“社會地位”效應

科學家經常依靠啟發法來判斷質量;學者,機構和期刊的地位是這樣做的常見手段(6、7)。毫不奇怪,手稿收到的引文與最終發表該期刊的期刊的影響因子呈正相關。

簡而言之,比較期刊上發表的文章的引文計數具有非常不同的影響

參考編號3的第46頁和第47頁給出了引文計數限制的詳盡列表,以作為質量的代名詞(為簡潔起見,我編輯了該列表):

  • 與時間有關的因素由於科學產出的指數級增長,被引用的可能性逐年增加。
  • 領域相關因素科學與社會科學領域甚至單個子領域的不同區域(或集群)內的引文做法都不同。 ,相比於一般領域[..],小領域所吸引的引用要少得多。
  • 與期刊有關的因素 [...]期刊可訪問性,可見性和國際性[...] ]以及期刊的影響力,質量或聲譽可能會影響被引用的可能性。
  • 與文章相關的因素 [...]出版物的引用頻率與該作品的合著者數量之間呈正相關。而且,與較短的文章相比,較長的文章具有更多可以引用的內容,因此文章的絕對大小會影響是否引用[...]。

  • 與作者/讀者相關的因素 [...]撰寫論文所用的語言會影響被引用的可能性。 [...]引用受到社交網絡的影響:作者主要引用與他們個人相識的作者的作品。 [...]男人收到的工作引用比女人多得多。

該網站的許多常規用戶都喜歡: >

  • 出版物的可用性物理可訪問性,出版物的免費在線可用性[...]和出版媒體[...]

最後:

  • 技術問題 [...]不幸的是,錯誤引用來源並非罕見:Evans等。 (...] [...] [...] [...] Eichorn和Yankauer(1987)發現“ 150個參考文獻中有31%出現了引文錯誤,十分之一是主要錯誤(參考文獻無法定位)” [...]此外,同形異義詞和同義詞可能引起問題在研究出版物並使用作者姓名從引用數據庫中獲取引用時。

所有這些都與大量引用相關,您可以在可下載的原始文檔中找到這些引用

參考文獻

  1. Lynn FB(2014)通過學科傳播:內部人員,局外人和受社會影響的引用行為。 Soc Forces 93(1):355–382。

  2. Hargens LL(2000)使用文獻:參考網絡,參考背景和學術的社會結構。 Am Sociol Rev 65(6) :846–865。

  3. Bornmann L,Daniel H-D(2008)引文計數能衡量什麼:對引用行為的研究綜述。 J Doc 64(1):45–80。

  4. Latour B,伍爾加斯(Woolgar S)(1979年)實驗室生活:科學事實的構建(洛杉磯,塞奇)。

  5. Lotka AJ(1926)科學生產力的頻率分佈。 J Wash Acad Sci 16:317–323。

  6. Long JS,Fox MF(1995年)科學職業:普世主義和特殊主義。 Annu Rev Sociol 24:45–71。

  7. 李CJ,杉本CR,Zhang G,Cronin B(2013)《同行評議中的偏見》。 JASIST 64(1):2–17。

  8. ol>
Peter Jansson
2015-01-18 20:48:06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首先,不要過於相信概括。到目前為止,引用次數並不是一個完美的衡量標準。首先,更多的引用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來積累,一次可能要查看每年的引用或類似的引用。其次,可以引用您自己的作品,這樣就不會過濾掉 self-citations (自我引用),您可能會看到虛高的值。自我引用本身並不一定一定是邪惡的,有很多原因導致人們必須引用自己的早期著作。一個明顯的原因是,以後的工作通常建立在早期的工作之上,而部分工作通常是同一個人的早期工作。第三,引文的數量取決於領域,在文獻計量學中,存在消除此類偏差的方法。因此,在一個很小的領域中,無論是多麼出色,在熱門話題上進行大量研究的文章都會比在這篇文章中獲得更多的點擊率。頭腦中的問題,而不是過度解釋。從本質上說,這與對任何數據集的任何常規方法都沒有什麼不同。

“首先,不要過於相信概括。”是一種概括,您希望我信任:)
Stephen Gourlay
2015-01-19 00:28:39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引文數量對判斷紙張質量不利的原因是,有很多原因(15、28、26-取決於研究)被引證,不同學科之間的引文實踐也有所不同。請參閱:

案例,D O & Higgins,GM 2000年,我們如何調查引用行為?傳播中引用文獻的原因研究。 JASIS 51(7)635-645

供較早的研究參考和有關傳播學科的研究報告。

Yasha
2015-01-22 05:01:30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其他人也提到過,但值得重複-引用不一定是肯定的。大量論文使用錯誤的方法,並被引用為不做什麼的例子。

此外,至少在社會科學領域,引用與年齡和“先發優勢”相關。 '。因為任何有價值的學術論文都會引用文獻綜述中有關該主題的先前工作,所以較早的論文自然會獲得更高的引文計數,而其他所有論文則保持不變。這與那些論文的質量沒有多大關係。

對我而言,如果引用某篇論文作為不做某事的示例,那麼那篇有問題的論文無疑是對學術對話的重要貢獻。我希望真正糟糕和微不足道的論文被引用的機率很低,但是如果一篇論文是錯誤的但被大量引用,那麼它顯然會對這一領域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根據這種邏輯,高引用不一定反映“質量”,但確實反映了對領域的“影響”。
Cliff AB
2016-08-29 22:42:22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首先,更好意味著什麼?

我知道這聽起來像是在挑剔,但我可以提供一個示例,在引文和某種特定的更好之間給出強烈的相關性。我通常為研究編寫算法。一般來說,除非您的算法在某種程度上比以前的算法有所改進,否則您就無法發布。但是您當然需要引用以前發布的算法!因此,對於給定的問題,早期的算法將具有大量引用,而後期的算法將具有較少引用。

因此,如果您對“更好”的定義是算法更快(一個非常合理的定義),那麼被大量引用的論文可能是文獻中最差的(因為它們是最老的)。

作為軼事,我剛剛發表了一篇關於算法的論文,我有理由相信它將關閉針對該特定問題的優化書(部分是因為它確實非常快,部分是因為它不是很熱門)話題)。因此,即使與同一個問題上的先前算法相比,我也不希望該論文被引用。

Jeromy Anglim
2016-08-30 08:38:03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這個問題有很多好的答案,但是我想對我認為最重要的觀點進行闡述。

引用次數是衡量影響而非質量:文章的引用次數是對研究影響而非質量的衡量。即使作為衡量研究影響的指標,它也存在問題,但總的來說,“研究影響”更接近於它所代表的含義。高質量的新論文被引用的次數最少,因為它幾乎沒有時間產生影響。同樣,論文的質量與研究的影響只是鬆散相關。一些高質量的論文很難被文獻消化。一些低質量的論文演變成標准出版物,通常在給定的背景下被引用。整個文獻可能使用有問題的方法,但建立了一個相互補充的引文的整個生態系統。

引文計數自出版以來就因時間而混淆:最大的要點之一是: citation_count = average_citations_per_year x years_since_publication

發布以來的時間與質量無關,但它是文章引用計數的主要驅動因素之一。因此,即使您確實將引文視為質量指標,但每年的平均引文比總引文更好。即使到了那兒,它也會變得很複雜,因為給定領域中的文章往往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具有總體分佈,例如,每年的引用量通常會趨於早達到峰值,然後隨時間逐漸下降。因此,如果您嘗試基於引文獲得純的質量度量,則可能會根據經過了多少年和已知的引文分佈特徵來估算30年或更長時間後的預期引文數。

其他各點

  • 字段的引用方式不同:某些字段的引用半衰期較短,因此通常會在較短的時間段內(例如5年對15年)獲得更多的總引用次數年份)。一些字段包含更多參考,因此系統中的引用總數更大。通常,如果使用引文對各個學科進行比較,則問題就更大了。如果您在特定領域開展業務,那麼這將不再是問題。而且,如果您知道STEM領域的引文半衰期往往較短,並且與社會科學相關的參考文獻更多,那麼您可以將其納入自己的觀點。
  • 自引文可以刪除:Scopus等許多系統都允許刪除自引用。當您懷疑正在發生此類游戲時(或通常是某位學者發表很多文章並自引用很多而又未受到其他學者的引誘的情況下),這可能會很有用。

使用文章引用次數作為質量的指標

雖然大多數答案都指出了引用次數的問題,但值得一視同仁。發布5或10年後,每年的平均引用次數可以提供一些信息關於出版物的質量。實際上,這是衡量潛在影響力的指標,它是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的影響所確定的指標,雖然不是確定的,但它是有用的信息。如果您要評估質量,則您或其他合適的技術人員都需要閱讀並評估本文。

特別是,如果五年或十年後,一篇文章幾乎沒有被引用,那麼這對於論文的質量來說是一個危險信號。同樣,如果一篇文章每年被引用數百次,則表明它可能是一項重要的工作。這些都不是確定的,但它是提示性和有用的信息。

關於如何使用引文計數的一般要點

  • 引文計數是影響的度量,而不是質量
  • 每年的平均引文是衡量“影響力”的更好方法相比總引用量
  • 隨著出版時間的增加,引用計數變得更具參考價值。粗略的經驗法則是,發表五年後大概是獲得大致準確的引文潛力的最低要求。
user9646
2018-03-20 21:03:38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1994年,在醫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名為《確定葡萄糖耐量和其他代謝曲線下總面積的數學模型》的論文,其中描述了一種計算曲線下面積的方法,被稱為“泰式方法”。根據Google學術搜索,該論文獲得了311條引用,這對醫學論文來說顯然還不錯(儘管有些文章實際上可以獲得1000條引用...)。

此方法是梯形法則,根據維基百科,古代巴比倫人在公元前50年就知道了它。每位接受過模糊數學教育的大學生,也許是高中生,或者是閱讀流行數學博客的人,都知道這一點。

僅從看這篇論文的引文就不會知道這種瘋狂。 。在其他答案中有很多很好的論據,但是如果這還不足以使您審慎地查看引文計數,我不知道會怎樣。

user159517
2019-03-03 00:46:32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在已經提出的所有其他優點之外,還需要考慮古德哈特定律:

一旦成為目標,一項措施就不再是一項好措施。

rul30
2015-09-27 23:12:29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我認為可以歸結為以下問題:

您是將引文用作度量 還是作為度量

度量是通過測量一個量(例如,英里,秒,引文,單詞)獲得的值。度量是主要的客觀屬性。 度量沒有任何意義,只是一個量化。

度量通常使用多個度量並組合他們。組合後,可以使用 metric 並將其與一組規則或其他 metered 對象進行比較,以便對其進行排序或估價。度量的組合是a)含義和b)主觀性進入整個過程的步驟。

因此使用引用作為度量是絕對可以理解的,但是您很可能永遠不會將引用本身用作度量。當引用次數用作衡量紙張質量的指標時,需要做出無法證明的假設(除了通過測量其他方法也可以)。

僅因為可以測量某些內容並不意味著該度量包含任何信息。

您能否詳細說明有什麼區別?
您能否闡明不用作度量標準的度量的目的?據我了解,您的回答基本上是一種量度,即測量值-在這一點上,“引用可以用作量度”的說法似乎沒有什麼意義,因為引文數量*是一種量度。引用可以用於*獲得*度量(其數量),但沒有人懷疑事實本身,而是否應使用該度量的問題仍未得到解答。具體來說:*如何*在不將引用用於...的情況下發生“可理解的(...)引用作為度量”?
...一個指標?如何將某物用作量度而不是量度?如您所寫,如果一項措施沒有任何意義,那麼它如何單獨“使用”?
這正是我要提出的重點。問題是,是否可以使用引用數來“判斷”,答案是:由於這是一種度量,因此您可以使用它,但前提是將其編譯為有意義的度量標準。基本上,所有內容都可以作為度量,但是度量沒有意義。如果您要判斷某件事,則需要意義,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僅引用次數是沒有意義的,需要與其他度量結合起來。
_一個度量通常使用多個度量並將它們組合在一起_-我認為您拼寫錯誤“是一個對稱,非負,對不同對為正的函數,以及次加和”。
einpoklum
2019-03-02 02:53:31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Doe,Umanskaya,Milton和Bennt在[DUMB 1999]中提出,根據論文的引用次數評估論文確實是可以接受的,並且他們的論文被引用了5,000多個,因此我們可以相信他們的說法。

它甚至是真正的論文嗎?
@corey979-我認為這個笑話的意圖是,請不要打擾檢查有效性,因為它被引用了5000次。它必須是善意的,因此我們可以接受他們的承諾。至於einpoklum-好玩,先生:)
Inquisitive
2015-01-18 23:25:26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人類,不論智力水平如何,通常傾向於“群居心理”。我想這是因為我們像其他動物一樣,希望節約能源。例如,如果每個人都認為斯蒂芬·霍金或麗莎·蘭德爾很少犯錯,那麼專注於他/她所說的話對我最大的利益。

應某人的要求,我將嘗試澄清我的答案。

假設我正在寫一篇有關黑洞。顯然,我想寫最好的論文,但我不是地球上最好的物理學家。地球上最好的物理學家可能對該主題的引用最多。對主題的引用次數最多是否意味著被高引用的個人在主題方面總是正確的?不。我必須意識到,如果我指的是那個人的作品。假設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在黑洞周圍一直都是對的,甚至假設他大多數時候都對,這是一個巨大而危險的假設。

對於這個問題,我不確定您要說什麼。請問您可以使答案更明確嗎?
好的,我想*您是[jakebeal的答案](http://academia.stackexchange.com/a/37023/14017)中提到的* Matthew效應*的示例。我懂了。有點。
你是對的。我不知道我所描述的是一個有名的“效應”。我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對這個概念有所了解,但從未意識到有人在我之前了解了這種現象,並以他的名字命名了“效應”。我猜你可以說我獨立地發現了這種“效應”,應該與人為人惡名。
實際上,霍金在他的某些理論中頗有爭議(當然,這會增加更多引用)。
-1
我認為您的第一段與馬修效應不太相同。我認為您觸及到這樣一個事實,即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僅“收集”關於某個主題的一般共識比自己思考要更具成本效益(從能源角度而言)。但是,在所有地方都存在這種情況有些令人不安。但是政治也影響科學。例如,嘗試發表關於“政治上不正確”的主題的論文(但經過充分研究),您會明白我的意思。
您的第一個和最後一個段落處於緊張狀態:首先說“他們通常是對的,值得信任他們”,最後說“小心,不要信任任何人” ...


該問答將自動從英語翻譯而來。原始內容可在stackexchange上找到,我們感謝它分發的cc by-sa 3.0許可。
Loading...